歡迎來到河南糧院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官方網站!如有任何疑問請撥打統一服務電話 400-966-9225 0371-55322129 !
大米加工設備生產加工過程中要歷經十幾道工序的上下往返,期間,如果溫度的升高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,將降低可靠成品大米的得率,不僅經濟效益得不到保證,而且對資源也是 種浪費。
在大米的加工、貯存過程中存在大米爆腰、碎米率高、產品貨架期短、易發生霉變等現象。針對以上這些現象,對原來工藝設備實施技術改造,即新增制冷設備 套,可以降低大米加工設備加工過程中的升溫問題。
1原因分析
改造前,大米加工設備的加工工藝是:稻谷原糧→初步清選→礱谷→谷糙分離→厚度分離→砂輥碾米→鐵輥初碾→鐵輥精碾→白米分級→色選→拋光→成品米→包裝。大米加工設備加工過程中,物料須經多次碾磨。在摩擦過程中物料溫度升高, 般為23~38℃,夏季甚至高達40℃以上。在此溫度下再經后續工序加工出的大米,其爆腰和碎米比率都比較高,大米的光澤度不佳,大米原有的清香味會在高溫環境中流失。 為嚴重的是:在溫度較高的狀態下生產的大米,如即刻裝入編織袋或塑料袋中封裝,當自身溫度下降后,封裝袋中會凝結少量的水蒸氣,產品容易變質,使得保質期縮短。
2技術改進措施
實施技改后的工藝如圖1。在砂輥碾米機、鐵輥初碾機、鐵輥碾米機、拋光機四臺設備的出料口上,各加裝 套鼓風(冷風)裝置,出風裝置借用原管網系統,該裝置如圖2所示。
該大米加工設備將大米在前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偏高溫,通過冷風機強制進行空氣交換,給砂輥碾米機、鐵輥碾米機、拋光機等設備鼓入10~12℃的冷空氣,使得物料得以降溫。生產實踐表明,在封裝前的成品米溫度均不超過18℃,保證了成品米封裝溫度在20℃以下。
3結論
通過技術改造,可以降低物料在加工環節中的升溫,使物料 直處在 個較低溫度的環境中,產生了良好的效果,主要表現在:①減少了大米的爆腰量和碎米量,提高了整粒率;② 大限度地保留大米原有的香味;③拋光效果好,大米的光澤度能達到珠圓玉潤、晶瑩剔透的感觀效果;④成品大米不會因內外溫差而產生冷凝水,使成品米的保質期至少延長1個月。